官方微信

qrcode_副本.bmp

官方QQ

261ea5a29fde1960816c9e572298538_副本.png

栏目导航

联系我们

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
电话:029-68259001
传真:029-68259000
邮编:712100
邮箱:shanxiyoucai@163.com
网址:www.sxhrrc.com
地址:杨凌示范区高干渠路西段6号

黄淮流域双低杂交油菜“秦优7号”栽培技术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 页 >> 栏目导航 >>

黄淮流域双低杂交油菜“秦优7号”栽培技术

第一节  黄淮流域冬油菜区生产概况

一、本区域油菜生产概况

黄淮流域冬油菜区北以最冷月平均气温-2℃等温线为界,南接长江流域北界,包括甘肃省东南部、陕西省渭河流域、山西省西南部、河南省大部、山东省南部、江苏、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,总耕地面积2.07亿亩,其中油菜种植面积约占该区耕地面积的2.88%,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11%,菜籽总产占全国的13.6%,平均亩产100kg左右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油菜种植类型有甘蓝型和白菜型两大类,目前油菜生产仍有较大潜力。

二、本区气候与油菜生产

全区光、热、水分条件属南北过渡类型,即由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,由半干旱、半湿润向湿润过渡。

(一)温度  年平均气温10.5~15.0℃,最冷月(一月)平均气温-3.0~2℃,年极端最低温-11.5~-23.3℃。日均温稳定在0℃以下的日数为24~86天,大于10℃积温3300~4900℃,无霜期190~240天。冬季严寒漫长,极端低温低,晚秋、早春常有寒潮、霜冻;春季气温回升迟,但升温快,因此,油菜易遭受低温、冻害的影响。

(二)降水  年降水量540~1050mm,9月至来年5月降水量290~313mm,自北向南和从西到东递增。但是由于四周高山(南秦岭、北燕山、西部黄土高原、东部太行山、吕梁山)林立,构成本区的半干旱气候特征。而且降水分布很不均匀,一般是冬春连旱,最冷的1月份降水最少,形成旱、冻交加,对油菜安全越冬极为不利。

(三)风  本区气候的另一特点是风多,冬季有西伯利亚冷空气侵入,形成强大的西北风,加速水分蒸发,促使旱情发展,形成风助寒、旱,加剧油菜越冬冻害;春末夏初风沙扬尘天气多,降低空气能见度,影响油菜光合作用;5月份的干热风,对油菜灌浆成熟极为不利。本区冬春季空气相对湿度在60%以下,空气干燥,为干热风形成奠定了基础。

(四)日照  年日照时数在1600~2600小时,光照充足,对油菜生长非常有利。

三、本区油菜栽培技术路线

依据上述气候特点,黄淮流域冬油菜生产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干旱和冷冻,所以在油菜栽培技术路线上应以“抗旱保墒,防冻保苗”为中心,选用抗旱、抗寒性强的优良品种,采取播前蓄墒,灌水增墒,中耕保墒,以肥调墒等措施抗旱保墒。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,适时早播、沟播,合理密植,培育壮苗,化学促控,培土冬灌等措施,确保油菜安全越冬和丰产丰收。


第二节  发展双低油菜的意义


一、什么是“双低”油菜

 所谓“双低”油菜是指油菜籽中的芥酸和硫苷含量都要低,常规油菜籽榨出的油中会有高的芥酸,其饼粕中也含有高的硫苷。油菜品种经遗传改良,使其脂肪酸组分中对人体不利的芥酸的含量从45%左右下降到1%以下,而对人体有益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大幅度提高,从而提高了菜籽油的营养价值;同时,其菜籽榨油后的饼粕中的有害成分“硫苷”的含量从原来的100μmol/g饼以上降低到40μmol/g饼以下,这样使饼粕中的蛋白质可作为精饲料或食品蛋白,提高其饼粕的利用价值,所以,所谓低芥酸是指油的脂肪酸组分,而低硫苷是指饼的硫苷组分,低芥酸、低硫苷的油菜品种简称“双低”油菜。

二、为什么要发展双低油菜

(一)提高菜籽油的营养价值和菜籽饼的饲用食用价值

(二)增强我国油菜籽的国际竞争力

世界贸易已国际化,而农产品贸易则要求向优质化、专用化方向发展,油菜籽也不例外。国际油菜主产国不仅实现“双低优质化”,而且其生产的菜籽含油量也高,如果我国的油菜生产不与国际接轨并迎头赶上,势必我国的油菜产业会受国际贸易的冲击,农民收益会受到很大影响。因此,提高单产、改进品质,积极推进双低油菜区域化布局、标准化生产、产业化经营,可有效保护国内市场,稳定和发展国内油菜产业,维护种植者利益,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前提下,还可逐步开拓国际市场。

(三)有利于农民增收,企业增效

双低油菜籽本身以及其油和饼的进一步深加工和利用,将会比常规油菜籽有更高的经济效益。据推算,每100公斤高油分双低油菜籽可比常规双高油菜籽提高经济效益40元左右,若亩产150kg~200kg菜籽,则种植户和加工企业每亩增效可达60~80元,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。


第三节  双低杂交油菜秦优7号品种特性


一、品种来源

“秦优七号”系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于1997年育成的甘蓝型高油分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,其组合为:双低雄性不育系陕3A×双低雄性不育恢复系K407。

二、审定区域

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,先后通过陕西省、国家黄淮区、长江下游区、长江中游区以及新疆自治区、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(认)定,并获准在四川省14个市(县)推广。2002年11月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(品种权号CNA20010148.X)。

三、品质

该品种芥酸含量多年平均0.39%,硫苷含量平均25.36μmol/g饼,含油量43%左右,符合国家高油双低优质品种标准。2007年度在黄淮、长江下游两大生态区,4个区试组作对照,平均含油量45.15%,与2005~2007年三个年度,黄淮、长江流域全国冬油菜区试抽检的311份参试新品种的含油量42.08%相比,高出3.07个百分点。

四、产量表现

“秦优七号”2000年和2001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区试,两年平均亩产208.4kg,与对照“秦油二号”产量相当,参加生产试验比“秦油二号”增产4.5%;同期参加全国油菜黄淮海片区试,产量、品质和综合抗性名列第一,两年平均亩产211.56kg,较对照“秦油二号”增产2.91%;其后参加长江下游区和中游区区试、生产试验均表现突出,获得国家审定。近年在生产示范中涌现出很多大面积的高产典型。2003年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平梁镇农技站胡文章种植5.4亩,平均亩产高达333.3kg。2005年湖北省孝昌县季店乡潘兹富种植2.5亩, 平均亩产315kg。2004~2006三年江苏省南通市累计种植392.1万亩平均亩产213.7公斤。试验示范和大田推广有力证明:“秦优七号”是一个抗逆性强、适应性广、丰产稳产性好、品质稳定的高产高油优质油菜杂交种。

该品种大田生产一般亩产200kg左右,高产田达250kg以上,是目前我国适应区域最广、年推广面积最大的高油双低优质冬油菜杂交种,也是农业部推介的油菜主导品种。

五、特征特性

“秦优七号”,甘蓝型,弱冬性,半直立,深裂叶,株高160~190cm,匀生分枝,角果中粗长而粒多,全生育期217~250天,耐迟播,抗寒耐旱,杆硬抗倒,长势强,整齐度好,抗(耐)菌核病和病毒病。适于黄淮和长江流域两熟栽培区种植。


第四节  黄淮流域双低油菜“秦优7号”栽培技术

一、生产目标

该区的产量目标是150kg~200 kg/亩。而要达到这个目标,其产量结构为收获密度0.8~1.2万株/亩,单株角果数320~350个,角粒数23~25粒,千粒重3.0g左右。在争取提高产量的同时,确保品质目标,即商品菜籽含油量≥42%,芥酸≤5%,硫甙≤40μmol/g饼,实现高产优质高效。  

二、选地整地

(一)选地 

甘蓝型油菜为常异花授粉作物,而秦优7号为双低优质品种,为防止混杂,降低品质,应选择前茬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中上等肥力田块,集中连片种植,且与非双低油菜品种应有800m的隔离区,种植区和隔离区内不得插花种植非双低油菜品种。

(二)旱地的耕作保墒

黄淮区冬油菜生育期中(9月中旬~来年5月底) 降水少,一般只占全年降水量的40~50%,而非油菜生育期 (6月~9月上旬) 的降水量却占全年降水量的50~60%,且有效降雨多。俗话说:“麦收隔年墒”,说的就是休闲期降水对小麦来年产量的重要性,油菜也一样。所以如何最大限度地蓄好、保好非油菜生育期的宝贵降水,充分发挥“土壤水库”的作用,就成为黄淮区冬油菜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。

据此,土壤耕作应采取浅耕灭茬,深耕蓄墒,耙耱收墒,播前细整保口墒四个基本环节,以达到苗齐苗全,伏雨冬春用之目的。

1、夏闲地  前作收获后,及早深耕20cm左右蓄墒,随耕随耙,耕后带耙,合口入伏,以便有效纳蓄一次20mm以上的降雨量,其后遇到有效降水进行耙耱收墒;或不耕犁,遇雨只旋耕耙耱,更有利于蓄水保墒;也可采用局部深松耕,在耕层产生疏松带和紧实带相间的状况,既能蓄水(疏松带)、又能保水(紧实带),这在梯田上应用效果较好;还可采用秸秆或地膜覆盖方式进行保墒。在播前5~7天左右结合施肥精细耕整,保住口墒。

2、回茬地  及早收获前茬,立即精细整地,清根灭茬,科学施肥,使土碎地平,并做好耙耱保墒工作。

3、套种田  科学规划播种带,油菜行遇到有效降雨应在雨后2~3天内及时浅中耕,除草保墒,前作收获后及时灭茬松土。据西北农学院土壤组试验,雨后2~4天内浅中耕者,7天内0~30cm耕层水分损失8.6 mm,而雨后第1、5、6天浅中耕者则失水13.93mm,未浅中耕者失水18.4mm;有草田块雨后2~3天内浅耕除草者水分损失2.89mm,未进行者则失水9.7mm。这主要是因为中耕能够切断毛管水的上升,减少土壤水分蒸发,从而达到保墒的效果,即俗话所说“锄头底下有水”。

(三)稻田耕作   

稻田由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长期浸灌,土壤粘重,透水透气性差,若耕整不适时,易形成干大泥块,对油菜生长极为不利。因此,土壤耕整的关键是:适时早排水,翻耕晒垡,平整土地,开沟作畦。

1、适时早排水  一般在水稻勾头散籽排水为宜,以土壤质地和排水难易提早或推迟。

2、翻耕晒垡  水稻收获后土壤水分适宜时,及时翻耕,要求密犁、细犁,深浅均匀,倒垡一致,并施入基肥,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。

3、精细耕整  在翻耕炕田后,结合土壤质地、湿度,及时犁、耙,使土壤达到松、细、碎、平,上虚下实的状态。

4、开沟作畦  一般畦宽2~3m,沟深30cm左右,要作到畦沟、腰沟、围沟“三沟”配套。

三、科学施肥  

据试验研究,在年降水量400~600mm的地区,50%年份属水分亏缺,100%的年份属肥料亏缺,无论何种水文年型,肥料对提高作物产量均具有普遍性,所以在做好耕作保墒的基础上,培肥地力,科学施肥,既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,又能促进作物根系发展,吸收更大范围的水、肥,并发挥水、肥的协同作用。

(一)油菜的需肥特点  油菜是一种需肥相对较大但又用肥经济的作物,它对磷、硼敏感。如果五叶前缺磷或严重缺磷,收成很微,即使后期补足磷肥,也不能弥补因前期缺磷所造成的产量损失;缺硼(土壤水溶性硼含量低于0.5mg/kg)会导致油菜出现“花而不实”症,表现为返花严重,角少粒少,甚至无粒,严重影响产量,而秦优7号为双低高产杂交油菜,对磷、硼更为敏感。其施肥原则是:有机无机相结合,基肥追肥结合,适氮增磷补钾,施好硼肥。

(二)经济施用  中等肥力土壤,亩产200kg左右菜籽,一般每亩需施腐熟有机肥1000~1500kg、纯氮7~9kg(尿素15~20kg,若未施有机肥,则要施尿素26~30kg)、五氧化二磷5~6kg(过磷酸钙4050kg)、氧化钾5~6.0kg(氯化钾10~11kg)、硼砂0.5~0.75kg或高效速溶硼肥0.1kg。

(三)合理分配  有机肥、磷、钾、硼肥作底肥一次性施足,并且最好能集中施用;氮肥在灌溉有保证时,可按“底肥足,苗期轻,苔肥早”的原则,以5:3:2比例施用,在无灌溉条件时,则应采用基肥足,蕾苔肥早(冬春季遇较大降水追施)而重的方式,以6:4或7:3比例施用,对严重缺硼者,在底施的基础上,还应在苔花期每亩喷施0.2%的硼砂水溶液50 kg,或 与0.2%的磷酸二氢钾、2.0%尿素混合液一起喷施,以确保双低油菜充足的硼素营养,并能补充氮、磷、钾肥。

四、直播与育苗

(一)种子准备  “秦优7号”为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,大田生产收获的二代商品油菜籽会分离出25%~30%左右的不育株,且性状极不整体,严重减产,绝对不能再做种用。所以,必须从专营杂交油菜种子的机构购买“秦优7号”一代杂交种。

(二)适期早播  播种期是调节油菜生长发育,增强抗逆性,保证其关键生育阶段与最适气候同步的最有效措施,是实现不同高产栽培技术路线的前提。在黄淮区一般直播栽培在入秋后的9月上、中旬,当旬平均温度下降到19~18℃,或冬前大于0℃有效积温达900℃为直播适期,如关中地区一般在9月12日~9月20日左右,西部早,东部迟;旱地和北部塬区可在9月8日~9月14日播种。育苗移栽苗床播种期比直播提前7~10天。播种过早,可能出现冬旺,反之,菜苗太小,均不利于安全越冬。

(三)直播  直播油菜根系发达,吸收深层水肥能力强,抗旱、抗寒、抗倒伏、耐盐碱能力强。如能趁墒播种,可达一播全苗。所以,一般在干旱、冷冻、瘠薄、土壤粘重、作物争时矛盾不突出的地区可采用。直播油菜一般采取具有保暖防冻作用的东西行向播种,种子覆土3~4cm厚,亩播量一般为0.2~0.3kg。

1、直播方法

① 条播  在轻壤土上,一般采用耧或条播机进行条播,效率高,出苗均匀,便于后期管理;或采用“向阳沟播”,即开沟溜籽,沟深10cm(这样种子可以直接接触到底部湿墒,还有利于冬季培土防冻和后期抗倒伏),覆土3~4cm(太深,油菜子小,顶土能力差,不利出苗,太浅为水分活动层,容易烧芽,出苗也不好),行距一般40cm左右;宽窄行时,宽行60cm左右,窄行30cm左右。

② 点播  适宜于各种土壤,特别是水稻收后整地困难时,采用点播,省工省时,抗旱保墒。一般穴距20cm,行距40cm左右,每穴3~4粒种子,然后用草木灰、土粪等盖种。

③ 地膜覆盖  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作用,充分利用水热资源,加快油菜生育过程,既能提高油菜产量,也可为后作提供较长的生长期和较多的温光资源,提高后作产量。

在生产中有膜上穴播、膜内沟播、膜侧沟播几种方式,前两种适宜于高海拔,较冷区和两季作物争时矛盾突出的地区,后一种适宜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。需要指出的是,膜内沟播是先开沟播种,3叶期定苗、防虫、盖膜,春季放苗或揭膜。播期一般比当地露地直播适期推迟7~10天。因地膜覆盖追肥困难,所以应采用“一炮轰”,重施底肥,多施有机肥和长效肥,并做好苔花期的叶面喷肥工作。

2、抗旱播种  “全苗收一半,断垄七分丢”,充分说明一播全苗是夺取油菜丰收的前提和基础。但油菜播种季节又常遇干旱,所以应做好抗旱播种的准备。

① 抢墒播种  “抢墒不等时”,在临近适播期前,若降雨接墒,则应抓紧时间突击播种保全苗。

② 垄沟播种  在底墒足,表墒差时,可开沟10cm深,将种子种在湿墒上,盖土3~4cm,并镇压提墒。

③ 干种等墒  “时到不等墒”,这在土壤严重缺墒,而适播期已过,且播后短期内有雨时方可采用。方法是开沟深10cm左右,然后溜籽浅盖。 

④ 造墒播种  水源方便的地方,遇到播前干旱,可提前灌“跑马水”,适墒时耕整,下午播种;或采用种子催芽,开沟点水,湿肥盖种的“三湿”播种法。

(四)育苗  育苗具有缓解季节矛盾,培育油菜壮苗,促进全年增产的作用。

一般选择地势平坦、肥沃、土质疏松、向阳、排灌方便、近1~2年内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作苗床,苗床与本田面积比一般为1:56。然后精细耕整,使土壤达到“平、细、实”,以利苗齐、苗匀,但不宜深耕,以12cm为宜,以免主根扎得过深,移栽时取苗伤根。在精细耕整的基础上,施足底肥,氮、磷、钾、硼、速效肥配合施用。然后作好畦埂,适墒播种,做到播匀、浅盖、不漏盖,并用稻糠与厩肥或草木灰混拌覆盖,既能保墒抗旱促全苗,又具有施肥促苗的效果,播期宜比直播提前5-7天,播量每平方米0.6g~0.75g。

五、培育壮苗

壮苗具有根粗茎壮叶厚实的特点,所以抗逆性强,移栽成活快,耐迟栽,成熟早,产量高。其一般形态指标为:苗高20㎝左右,根颈粗0.6~0.7cm,6~7片真叶,叶色深绿,根系长,支根多,不高脚,无病虫。

(一)及时间定苗  齐苗后及时间苗、拔开丛生苗,3~4叶期定苗,直播田应查苗补栽,中耕清行;育苗地苗间距9~10cm,每平方米留苗100~120株。间定苗时应“五去五留”,即去弱苗,留壮苗;去小苗,留大苗;去杂苗,留纯苗;去密苗,留匀苗;去病苗,留健苗,同时拔除杂草。定苗后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5kg10kg,促进幼苗生长。

(二)适当促控  对苗床采取“前促中控后补”原则,在3叶期前施少量提苗肥,3~5叶期适当控制炼苗,促长根,防徒长,5叶后可视苗情每平方米补施尿素7.5g左右作为“送嫁肥”。同时在3叶期每平方米喷施150mg/kg的多效唑75g可控上促下,培育壮苗,防止高脚苗,并利于移栽成活,提高后期的抗寒、抗旱、抗倒能力。

对冬前徒长田可采取深锄断根,拔稠留稀,清除行中的弱小苗,摘除黄、老、病叶及适量绿叶,对僵、弱小苗则适量补施肥料,促进生长。

(三)壮苗移栽  及早整地,前作收获后,深翻20cm,耙耱碎土,达到“深、松、平、墒”,上虚下实的状态,对土质粘重,排水不利者,应开好厢沟、腰沟、围沟,三沟配套。在苗龄35天左右,6-7片真叶时移栽;移栽前1~2天要充分湿润苗床,以免起苗伤根。移栽要做到“两少”、“四边”、“三要”、“四栽四不栽”,即“少伤根,少伤叶”、“边起苗,边移栽,边浇定根水,边施定根肥(氮、磷、钾、硼配合)”、“行要直,根要稳,苗要正”、“栽大不栽小,栽直根不栽曲根,栽紧根不栽吊根,栽健壮苗不栽病、弱、杂苗”,并且最好采取东西行向的“朝阳沟”栽,利于培土和防冻保苗。

(四)合理密植  合理密植能够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、养分的吸收运转力和群体生产力。秦优7号杂种优势强,植株高大,留苗密度应视土壤质地、肥力、播期、气候、苗情及耕作制度灵活掌握,使个体与群体协调统一。一般水肥地和移栽田每亩留苗0.8万~0.9万株,旱薄地和晚播田留苗1.0万~1.2万株,结合苗情,亩追施尿素5~10公斤,促进苗子快发稳长。

(五)适时中耕  中耕能改善土壤通气状况,调节土壤湿度,旱时浅耕可保墒,湿时深中耕可散墒提温,同时还可除草清行,减少养分无谓消耗,从而促进油菜发根发棵,也即群众所说的“锄头底下有水、有火也有肥”。所以直播田在定苗后、移栽田在成活返青后及时浅中耕,促根又促叶,在越冬前中耕培土壅根,控上促下,保墒防冻,培育壮苗。

六、防冻保苗

黄淮区的气候特点决定了防冻保苗是本区油菜栽培中的关键措施。秦优7号虽然抗寒性较强,但它毕竟是一个半冬性的品种,所以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以下防冻措施:

(一)防止临冻期冻害(即晚秋初冬型冻害)

所谓临冻期冻害是指一般在11月中、下旬~12月上旬期间,突然出现较大幅度的降温,由于这时油菜还处在较旺生长期,一时难以适应低温而造成严重冻害引起大量死苗的现象。这一时期的冻害之所以比隆冬时节的冻害严重的多,是因为油菜没有抗寒准备,即茎叶水分含量高,根茎中营养不足等造成的。而到了隆冬时节降温寒流是正常现象,这时的油菜经过较长时间的低温锻炼,体内抗寒物质、生理机能均已做好“抗寒”准备,耐寒力强,所以临冻期冻害比大冻期冻害严重的多,要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
1、化学调控  在油菜6~7片真叶时,每亩喷施150mg/kg的多效唑50kg调控株型,提高叶绿素浓度,增强抗冻力。喷施时要严格控制浓度、药量,对弱小苗可不喷,也不能重复喷施。

2、早培土  “寸土挡风寒”。据试验,培土3~7cm,5cm土层最低温度比未培土的高2.1~2.5℃,昼夜温差小5~5.5℃,而且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。一般在11月上、中旬(即当油菜长至8~9片真叶时)结合中耕锄地、搂土围根,但注意只围根不埋叶。

 (二)防止大冻期冻害(冬季旱冻型冻害)

大冻期冻害是本区常见的严重冻害,因为冬季干旱,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小,所以土壤温度变幅大,容易造成油菜根颈冻害。   

1、灌好越冬水  俗话说“冬水是油菜的命”。这主要是因为冬季干旱,油菜需水,同时冬灌后能平抑地温,防冻保苗。所以有条件的地区,在日平均气温降至4~6℃时进行冬灌,先浇弱苗,后浇壮苗,浇后地表不能有积水,更不能在大冻来临,滴水成冰时冬灌。合墒后浅中耕保墒。

2、二次覆土  在12月中旬进行第二次培土,围严围实根颈,防止其根颈外露受冻。

3、重施腊肥  结合培土,每亩地可追施腐熟有机肥1000~1500kg,既能提高地温1~2℃,达到防冻作用,又可腊肥春用,为油菜春发打好基础。

(三)防止倒春寒  冬末春初,气温回升,油菜恢复生长,抗冻能力大大减弱,此期若遇强寒流侵袭,也会对油菜造成一定的冻害。

1、搞好冬前和早春管理,早施肥、早中耕、早灌水,在油菜行间撒施草木灰,可提高地温,促油菜春发稳长。

2、若已知有强降温时,为防干冻,视墒情在降温前灌水,防冻效果较好。

3、冻后补救  油菜蕾苔受冻致死时,可在晴天割除受冻蕾苔,并追施速效肥料、灌水促进新枝萌发和恢复生长,弥补产量损失。

七、苔花角期管理  

 苔花角期油菜由营养生长为主向营养、生殖生长两旺过渡,再到后期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,同时光合器官也由叶片向角果皮快速交替。而黄淮区此时的气候特点是,干旱少雨,前期气温低而变化大,油菜抽苔起身晚,但一旦起身则生长十分迅速;后期高温多风,所以,此期管理应早而及时,目标是促花增角增粒,提高粒重,防止早衰和倒伏,从而达到高产、稳产。

1、抗旱防渍  对干旱少雨的地方应在2月中旬土壤解冻后早灌返青水,而对多雨区则应清沟排渍,并结合灌水或降雨视苗情追施返青抽苔肥,一般酌情亩施尿素5~8kg左右,促进油菜早发稳长。 

2、中耕保墒  春季干旱少雨多风,所以应在春灌或雨后合墒时浅锄保墒,破除板结,增强土壤通气性,提高地温。

3、根外喷肥  在初花期结合病虫防治,每亩喷施0.2%的磷酸二氢钾、0.2%的硼砂和2.0%的尿素混合液50kg,促进开花结实,提高粒重,即常说的“三喷一防”。

4、辅助授粉  花期放蜂,一般5亩地配置一箱强势蜂群;或在晴天,多云天上午10时到下午2时用绳拉、杆拨进行人工辅助授粉。放蜂和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产量10%~30%。

5、防止倒伏  通过科学施肥、培育壮苗、培土壅根、合理密植等措施协调地上与地下生长关系,增强茎杆抗倒伏能力。

八、防治病虫害

油菜病虫害的发生对其产量、品质等会造成极大影响。在防治上应本着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原则进行。

(一)防治害虫 

1、地下害虫  地下害虫主要是指蟋蟀、蝼蛄、蛴螬、金针虫、地老虎等,它们取食油菜幼根幼苗,常常造成缺苗断垄,严重影响全苗。

防治方法 :

① 农业防治  通过清除田间杂草、深翻耙耱、中耕、灌水等栽培措施可消灭大量虫源。

② 药剂防治  播前结合整地,每亩用3~4公斤炒香的麦麸或油渣加入90%晶体敌百虫40g或40%甲基异柳磷80~100ml制成毒饵撒施田中诱杀地下害虫;或播种时每亩用1.01.5公斤呋喃丹盖种。油菜苗刚出土时用上述毒饵,撒在田块四周和油菜行间诱杀蟋蟀、蝼蛄等地下害虫。

2、蚜虫  蚜虫主要在苗期、开花期、角果期危害油菜。其繁殖速度快,具有迁飞习性,不但直接吸食油菜汁液,影响油菜营养供给,而且还能传播病毒病。

防治方法:

① 种子处理  播前用25%油菜2号种衣剂按1:50的药种比包衣或用3% 呋喃丹,按种子量的3%拌种,均可有效地防止蚜虫为害。

② 药剂防治  在苗期、开花期、角果期有蚜株率达10%时,用20%的氧化乐果或10%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3~400kg喷雾;在花期蚜虫迁飞前,摘除蚜棒,装入塑料袋深埋。

③ 生物防治  保护或释放其天敌如食蚜蝇、瓢虫、草蛉等。

④ 驱避诱杀  采用银灰色或黑色地膜,覆盖地面50%驱蚜或在黄色板上抹上废机油农药诱杀。  

3、菜青虫、跳甲及芜菁叶蜂  主要在苗期危害油菜,取食叶片,影响光合作用。

防治方法:

① 栽培措施  及早清除油菜田及其附近菜地的残株、落叶、杂草及自生油菜,降低虫口基数。人工捉除菜青虫幼虫和蛹。

② 药剂防治  在产卵高峰一周后,幼虫三龄前,用25%杀虫双水剂或50%敌敌畏乳油或2.5%的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,每亩35~40kg。

4、茎象甲  油菜茎象甲一般在越冬油菜冻害重,气候干旱时易大发生,特别是弱小、幼嫩的油菜植株,大冻后翌年晚发油菜田块较重。造成油菜茎杆中空、肿大、变形不长,使养分、水分输送受阻,植株矮小丛生,遇风易折。所以应抓住春季其成虫出土后产卵前(2月中下旬油菜蕾苔期)这一防治关键时期,适时防治成虫。

防治方法:

① 农业防治  通过中耕、灌水尤其是早春灌,将成虫溺死,有一定的效果。

② 药剂防治  一般须进行1~2次防治,第一次每亩用2.5%的敌杀死20ml或40%的氧化乐果45ml兑水35kg喷雾,也可亩用4.5%的甲敌粉1.5~2.0kg喷粉;7~10天后再用久效磷和三唑磷等内吸性强的药剂进行二次喷雾。

5、小菜蛾  主要发生在花角期,幼虫啃食叶肉,茎、枝、角果皮的绿色组织及幼小花蕾,由于繁殖迅速,所以危害极大。

防治方法:(同菜青虫),还可用黑光灯或雄菜蛾性诱剂在产卵前诱杀成虫。

 (二)病害防治  

1、病毒病  又名油菜花叶病、毒素病。在油菜各个时期均可发生,苗期叶片表现为枯斑、黄斑和花叶三种类型,后期茎杆上症状亦可分为条斑、点斑和轮纹斑三种,该病可引起植株矮化,提早干枯甚至死亡。一般病株较健株减产65%,含油量降低7%。 

防治方法:

① 农业防治  适期晚播和移栽、培育壮苗、油菜田块应远离十字花科蔬菜地,并在田块四周种植高杆植物、发现病株及时拔除、在秋季蚜虫迁飞前清除杂草、病残体以减少病源。

② 药剂防治  在易感病的苗期用药剂防治蚜虫(防治方法可参照蚜虫防治)。

2、菌核病  又名白杆、麻杆、白烂病。苗期发病茎基部和叶柄出现褐色湿腐状斑块,若病斑绕茎油菜苗即死,并产生黑色菌核。成株期若环境湿度大,全叶腐烂,上长白色菌丝,茎的病健部分界明显,呈现梭形、长条形或绕茎的大病斑,直至茎髓被蚀空,茎内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,全株枯死,籽少粒秕。病株较健株减产40%~50%,含油量下降1~5%。

防治方法:

① 轮作和深耕  油菜应与水稻、小麦等禾本作物实行两年以上轮作。油菜收获后深耕,将带菌表土翻入深层,以减少田间菌源。

② 盐水选种  用10%的盐水选种,清除菌核和秕粒。

③ 适期播种  重病区应避免早播,可减轻病害。

④ 清沟排渍  开好三沟,保证田间不积水,并在后期清除枯、老、黄、病叶。

⑤ 合理施肥  控氮增磷补钾,避免油菜花角期贪青倒伏,脱肥早衰。

⑥ 中耕  在子囊盘发生期(一般在现蕾抽苔期)中耕培土1~2次,有掩埋子囊盘减少其萌发的作用。

⑦ 药剂防治  初花至盛花期在叶病株率10%以上,茎病株率1%以下,亩用40%的菌核净、70%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;或50%的多菌灵、25%的苯来特500倍液40~50kg喷施1~3次,喷施次数视病害程度而定,每隔7~10天一次。

3、霜霉病和白锈病  霜霉病又名露菌病。全生育期各器官均可发病,主要表现为叶面出现淡黄绿色小斑点,后扩大为不规则形黄褐色大斑。病斑的叶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,花梗、角果受害严重时,萎缩、密布霜状霉层,最后枯死。一般在昼夜温差大,空中水气湿度达露点,植株体表多露时易流行。油菜感病株千粒重严重降低,减产15%~52.0%。

白锈病  又名龙头病,其发病时期,器官及发病条件同霜霉病。唯症状是病斑处产生白色疱斑,破裂后散出白粉,而以5~6片真叶时和苔花期易感病。开花期易形成龙头拐状,上有白粉,发病株减产35%~81%,含油量降低1~3%。

防治方法(二者相同):

① 农业及物理防治同菌核病。

② 药剂防治  发病初期用25%的瑞毒霉或65%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每亩40kg喷雾2~3次,也可用乙膦铝、甲霜铝铜、甲基托布津等防治。

4、猝倒病与根腐病(立枯病)  主要在苗期发病。前者症状为在近地面幼茎上产生水渍状斑,以后逐渐干缩、折断、倒伏而死亡。后者症状为在幼苗期根茎部出现黑褐色凹陷病斑,湿度大时,病斑上长出淡褐色螺丝状菌丝,病叶发黄,易脱落。二者发病条件均是高温高湿。

防治方法:

① 种子处理  播种前用25%的油菜2号种衣剂按1:50的药种比包衣或用70%敌克松按种子量的1%拌种。

② 轮作  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。

③ 清沟排渍  开好三沟,保证田间不积水。

④ 药剂防治  易发病地区应提前用1:50福尔马林液或5%瑞毒霉消毒苗床土壤,消毒后10~15天后才能播种;发病后可用75%的百菌清、50%的甲基托布津或敌可松原粉1000倍液喷雾。

5、油菜萎缩不实病  又称“花而不实”症,主要发生在山区、半山区和丘陵地区,是由于土壤缺乏有效态硼,从而导致油菜苗苔萎缩丛生,甚至死亡;花期病株阴角不实。造成油菜减产二、三成以上。

防治方法:  

① 农业防治  深耕改土增施腐熟有机肥,合理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,防止硼、氮比例失调。其次要做好抗旱、排水,以防土壤有效态硼的固定。

② 施用硼肥  播种前每亩底施硼砂0.50.75㎏,或在苗期、苔期各喷一次,每次亩用0.2%硼砂30kg或用高效速溶硼肥100g兑水30kg进行喷施。

九、收获与贮藏 

油菜属无限花序,开花长达25天左右,造成角果成熟不一致,收获过早,籽粒不饱满,油分含量低,一般减产15~20%;收获过晚,早熟角果易炸裂,落粒严重,所以应适时收获。

(一)收获时期  终花后25天左右,当全田三分之二角果呈现黄褐色,主序中上部角果籽粒呈现黑褐色时为收获适期。一般应在早、晚空气湿度大时收割,并轻割、轻放、轻捆、轻运,尽量减少落角落粒,确保丰产丰收。

(二)后熟脱粒  油菜收割后,应堆垛4天左右促后熟,使茎杆和角果皮中的营养物质向籽粒输送,提高产量。后熟过程要注意防止垛内进水、发热霉变。而后,抢晴天摊晒、脱粒,并及时晾晒籽粒。

(三)防止发芽霉变  刚抢收脱粒的菜籽含水量达20%以上,若处理不及时或遇阴雨天就会发芽霉变。

1、脱粒后抢晴天摊薄晾晒。

2、室内摊晾  如遇阴雨可将菜籽摊晾在室内地面,并加以风扇或鼓风机排湿,并勤搅勤翻拌。

3、烘干  用干燥机烘干或火炕烘干,应勤翻动,并确保菜籽温度不超过40℃。烘干后的菜籽应自然冷却后再入库贮存。

(四)防杂保纯  在收获、碾打、晾晒、储运过程中要防止与其它双高品种混杂。

相关标签:杂交油菜研究